重庆南川打出金融服务“加减乘除”组合拳

2025月11月14日 58587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 吴科任)11月14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从重庆市委金融办优化营商环境获取金融服务工作专班获悉,重庆市南川区以“加减乘除”组合拳为抓手,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截至2025年9月末,全区银行机构贷款余额达669.02亿元,同比增长10.05%;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53.8亿元,同比增长15.8%。

重庆南川打出金融服务“加减乘除”组合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重庆南川金融监管支局带队赴重庆九海铝业有限公司走访调研  重庆市委金融办供图

下一步,南川区政府办公室将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持续深化金融“加减乘除”组合拳实践,聚焦产业需求迭代金融产品、围绕企业痛点优化服务流程,以更精准的政策、更高效的机制、更优质的服务,不断擦亮金融惠企“金字招牌”,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强劲的金融动能,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精做“加法” 加大银企对接走访力度

针对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基层银行“惜贷”“惧贷”等堵点,南川区建立授信台账,对未获批企业“一事一议”专题协调,累计组织召开16次融资对接会,解决抵押不足等问题90余个。同时,指导银行机构做实尽职免责制度,合理确定普惠信贷不良容忍度,激发银行机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活力。

“我们是一家小型水力发电企业,除水电站建筑外没有其他抵押物,无法办理传统抵押贷款。”南川区尖石滩电站负责人表示。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启动后,企业通过咨询和意向申报,工作专班组织召开专题协调会,指导意向银行—邮储银行南川支行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创新电费收益权质押担保方式,免除企业融资所需的资产抵押,迅速为企业发放170万元贷款,有效满足小型电站融资需求。

自2024年11月机制运行以来,南川区组建“千人走访团”,走访4.05万户市场主体,解决资金难题等问题6500余件;累计推荐授信小微企业9258户、金额131.26亿元,实际放款9614户、金额128.7亿元,切实打通金融惠企“最后一公里”。

善做“减法” 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我们加强央地协同高位统筹,构建政银企‘三位一体’小微融资协调机制,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南川金融监管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川区借助“141”基层智治和“信易贷”平台,搭建“采集—初审—交办—响应”数据流,动态更新“申报清单”“推荐清单”企业台账,简化审批手续,银行审批时限压缩超30%,最快1个工作日即可放款,效率显著提升。

重庆友光矿产品销售有限公司因经营需要,急需数百万元流动资金用于购置原材料,但公司和实际控制人无可抵押房产,且公司即将有113.5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到期,如果没有流动资金补充和存量贷款无还本续贷的帮助,公司将面临违约困境。通过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建设银行南川支行随即与客户取得联系,通过该行专属产品“渝链·产业贷”授予该公司信用贷款额度112.5万元,从客户在“渝惠融·信易贷”平台提交融资需求到放款,仅用时1天;同时,为该公司存量即将到期的113.5万信用贷款办理了无还本续贷,贷款利率较原贷款行降低90个BP,大大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勤做“乘法” 放大特色信贷产品效应

南川区将文旅康养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着力构建“一山一区一片一带”文旅产业新格局。针对“178环山趣驾”品牌下露营民宿业态普遍缺乏融资抵押条件的痛点,创新推出“信用+民宿贷”,并配套多项政策与产品支持,迭代推出优化营商环境“21条”1.0版、“25条”2.0版改革举措。推出“金佛山乡村旅游贷”“178民宿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汇集11家金融机构172项金融产品形成目录,引导资金流向先进制造、文旅康养、现代农业等领域。

返乡创业的徐瑜正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重庆农商行南川支行先后通过“抵押+信用”的方式累计为其提供约130万元的资金,助力其“三晖田舍”民宿建设。2025年,民宿升级出现资金缺口,重庆农商行南川支行金融网格员获悉后主动上门服务,现场为其办理“金佛山乡村旅游贷”,1笔20万元信用贷款实现当天申请、当天审批、当天发放,及时支持民宿软硬件升级,显著提升接待能力和游客体验。

重庆农商行南川支行行长表示,“‘金佛山乡村旅游贷’已为322户‘178’沿线经营主体发放该项贷款1.08亿元,显著增强‘178’环线旅游产业的整体承载力和竞争力,成为产融协同创新亮点。”

巧做“除法” 激发企业信用增信活力

“信用修复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举措。”南川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出台《关于建立失信被执行企业信用修复联动工作机制的操作指引》,推行“信用修复靠前办”,通过共享企业年报、社保、水电气使用等信息,逐一研判失信企业经营现状,针对性采取信用修复举措。同时,对有履行意愿却暂遇困难的企业,积极协调申请执行人,促成双方达成执行和解,给予企业一定的宽限期,帮助企业恢复“造血”功能。目前,已依法依规指导上百家企业化解涉诉风险避免企业失信,成功帮助5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5家企业法人完成任职资格修复,移除异常经营名录5386户,从源头上减少失信行为的发生。

在此基础上,南川区积极推行“绿、黄、红”分类赋色管理模式,围绕信用记录、经营能力、纳税情况、财务健康、行业风险5个维度建立评分指标,每季度动态调整预警颜色。截至目前,已累计向银行推送6221户“绿色”企业,指导278户企业实现“黄转绿”,以信用评价为企业融资增信,助力企业融资纾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