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稳向新 沪市主板公司内生稳定性持续增强

小微 2024月05月06日 49245

  截至4月30日,沪市主板全部公司完成2023年年报披露。在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的有力支撑下,沪市主板公司经营业绩保持稳定,盈利质量持续改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迈出坚实步伐。

筑稳向新 沪市主板公司内生稳定性持续增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3年,沪市主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0.45万亿元,同比增长0.7%;实现净利润4.22万亿元,同比微降1.2%;实现扣非后净利润4.03万亿元,同比增长0.8%,经营业绩较上一年度基本持平。1422家沪市主板公司实现盈利,占比超过八成。其中,740家公司实现业绩增长,166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50%。与此同时,亏损面大幅收窄,净利润亏损公司的亏损金额同比下降近五成,减亏、扭亏公司共计222家。

筑稳向新 沪市主板公司内生稳定性持续增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拉长时间段看,2018年至2023年,沪市主板公司生产经营内生稳定性持续增强,营业收入、净利润五年复合增速分别为7%、6%。五年来,营业收入中位数从23.35亿元上移至35.36亿元,净利润中位数从1.67亿元上移至1.89亿元。

  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互融互促

  新质生产力发展势头良好

  实体类上市公司表现更为稳健,2023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88万亿元、净利润1.94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1.7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9%、-0.7%和1.3%,业绩优于沪市整体水平。流动性方面,去年全年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入4.1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4.5%,覆盖2.1倍利润规模;负债率方面,2023年末资产负债率59.36%,较年初下降0.22个百分点,杠杆率稳中有降。

  沪市主板公司在稳固经济“基本盘”的同时,坚持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发力点。数据显示,2023年,沪市主板公司合计研发支出近9000亿元,同比增长5%,连续三年保持增长态势。其中,138家公司研发支出超10亿元,19家公司研发投入超100亿元,108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航空装备、电力、通信服务等行业研发支出增速超30%,软件开发、化学制药等行业研发强度超10%。高研发投入带动新兴产业涌现与传统产业转型齐头并进、互融互促,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支持未来产业布局。

  新兴产业渐成气候。近十年来,沪市主板的新兴制造、现代服务公司数量呈现阶跃式增长。机械设备行业由45家增至125家,医药生物行业由62家增至109家,汽车行业由42家增至114家,电力设备行业由45家增至87家,电子行业由26家增至71家,通信行业由14家增至29家。相关行业公司收入、利润、市值占沪市主板实体企业的比重分别提升5个、10个和10个百分点。重点产业链加速汇聚,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

  传统产业加速演变。传统行业公司积极运用新技术实施改造提升,向“新”发展。近三年,交通运输、钢铁、公用事业等行业的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0%、13%和21%;建筑装饰、石油石化、有色金属等行业平均研发投入超5亿元。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增加新动能,如中国外运持续投入数字化建设,2023年申请专利29件,累计被授权专利192件,上线虚拟员工、智慧叉车、自动装车等多项物流科技成果;宝钢股份基于钢铁主业,持续推进核心技术攻关,近年相继开发出4个系列58项高等级取向硅钢新产品,有力支撑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三一重工2023年推出超750件新产品新技术,新增近4000项专利,同时推进智能制造升级,生产自动化率达80%。

  未来产业已有布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等未来产业不断丰富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沪市主板公司积极探索前沿技术,布局未来产业,培育“第二增长曲线”。中国移动发力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等技术的“BASIC6”科创计划,2023年实现数字化转型收入2538亿元,同比增长22%;上海电影加大AI技术攻坚,探索训练中国动画学派大模型体系;万华化学探索运用AI辅助催化剂分子设计,缩短研发周期,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

  央地国企发挥经济“稳定器”作用

  民企业绩活力加速修复

  央地国企充分发挥“稳定器”作用,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稳固基本面。2023年,沪市主板的央地国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75万亿元,同比增长0.6%;实现净利润3.8万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国务院国资委下属央企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48万亿元,净利润1.1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3.8%。

  经营业绩稳中有进的同时,央地国企沿着国企改革的主线,积极利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资本市场工具提质增效。2023年以来,沪市主板有22家央地国企推出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比如,中直股份通过购买资产方式实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直升机业务整体上市,拓展自身在“军民两用”的直升机赛道上的发展空间;中国动力通过重组将集团下属柴油机动力业务进行统一整合,进一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2023年,沪市主板央地国企推出股权激励方案22单,激励股数占总股本比重的中位值达1.7%,激励强度保持较高水平。

  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主体,各项经营指标实现较快修复。2023年,沪市主板民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9%,超出市场整体0.3个百分点。出口表现亮眼,2023年披露海外业务收入的公司中,民企占比近三分之二,其海外业务创收、创利分别达1.62万亿元、0.3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和10%,均好于市场平均水平,在稳外贸中发挥重要作用。

  退市生态持续巩固

  归位尽责意识进一步提升

  2023年,沪市主板持续巩固常态化退市机制,严格执行退市规则,坚持应退尽退,严厉打击违规规避退市或退市风险警示情形。2024年初以来,沪市主板共8家公司锁定终止上市,其中3家公司触及交易类退市,1家公司涉及重大违法退市,4家公司年报披露后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此外,21家公司年报披露后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新“国九条”颁布后,会计师事务所责任进一步压实,对于上市公司财务失真、内控失效等问题的发现能力有所增强。2023年年报中,41家公司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保留意见,较上年增加12家;23家公司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或无法表示意见,较上年增加9家。其中,3家公司因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在年报披露后锁定终止上市;12家公司因内控否定意见或被出具带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强调事项段的审计意见而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独立董事制度改革落地,明确独董职责地位,强化履职保障,确保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参与决策、监督制衡、专业咨询”的作用。2023年年报中,沪市主板9家上市公司的15位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投出弃权或反对票,对年报披露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出异议,揭示公司风险,进一步推动公司治理体系完善。

(责任编辑:张紫祎)

相关推荐